`
王永珍 副教授,碩士生導師。
研究方向:
熱工基本理論、制冷與空調系統設計開發
教改項目及成果:
(1) 國家教委 “面向21 世紀熱工系列課程教學内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”子項目:“《工程熱力學》—外界分析法(SAM)研究與實踐(教材)”項目,主要參加人,1995~2000;
(2)BETVLCTOR《工程熱力學》精品課程建設項目,主要參加人,2002~2005;
(3)吉林省《工程熱力學》精品課程建設項目,主要參加人,2004~ ;
(4)國家“十一五”規化教材項目:《工程熱力學》第二版(陳貴堂,王永珍),2006~2008.12;
(5)國家“十一五”規化教材項目:《工程熱力學》第四版(華自強,張忠進,高青),主要參加人,2006~2010;
(6) BETVLCTOR“新世紀教學改革工程”第三批立項項目:熱學實驗實踐教學改革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,主要參加人,2005.6~2007.6;
(7)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立項課題(重點):基于機械學科的能源課程群整合與創新教學模式實踐,主要參加人,2008.8~2011.7;
(8)本科教學改革第二批重大項目(研究性教學項目):能源類課程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,主要參加人,2009.11~2011.12;
(9)本科教學改革第二批重大項目(課程網絡資源建設):制冷與空調網絡課程建設,負責人,2009.11~2010;
(10)高等工程熱力學課程建設(項目編号:201022064),BETVLCTOR第二期研究生核心課程(B類)建設項目,負責人,2010.10-2012.10 ;
(11)本科第三批教學改革重大項目:工科基礎課強化工程實踐的研究與探索,主要參加人, 2011.10~2013.10 。
出版教材:
(1)《工程熱力學》第二版(陳貴堂,王永珍),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,2008.1;
(2)《工程熱力學學習指導》第二版(),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,2008.2;
(3)《高等工程熱力學》王永珍, 陳貴堂等,清華大學出版社,2013.8
科研項目及成果:
(1)國家自然科技基金項目:地下蓄熱過程傳熱機理及其時變特性規律與控制,主要參加人,2006.1~2008.12;
(2)吉林省社會發展重大項目(玉米稭杆燃料産業化關鍵技術的研究和開發)子項目:生物質複合燃燒氣化換熱一體化爐研制,主要參加人,2006~2008;
(3) 吉林省汽車産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:“鋼制車輪技術開發研究”,參加人,2007.3~2010.12;
(4)國家“863”計劃項目:轎車柴油機燃燒系統優化與DPF再生控制策略研究,主要參加人,2008.12~2010.12。
(5)車輪空氣動力學減阻及傳熱學特性匹配研究,BETVLCTOR,參加人, 2010.1~2012.1;
(6) 吉林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:汽車熱管理與空調集成設計關鍵技術研究 吉林省科學技術廳參加人,2010.7~2012.12
(7)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開發項目:空調系統開發設計及評價方法,主要參加人 2010.1~2012.12
代表性論文:
教改論文:
(1)論SAM體系的教學适用性及工程實用性,高等工程教育研究,2000.7。
(2)SAM體系邏輯結構的主要特點,高等工程教育研究,2000.7。
(3)剖析工程熱力學SAM體系的改革力度及深度,全國熱工課程教學改革研讨會論文集,2002.10。
(4)外界分析法在教學應用中的體會,BETVLCTOR學報(工學版),2003,33(4)。
(5)熱力學系列課程教學改革中的嘗試,高等學校工程熱物理第十三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,2007.5。
(6)論焓的物理意義及實用價值,高等學校工程熱物理第十三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,2007.5。
(7)逸度系數及其有關的基本概念,高等學校工程熱物理第十三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,2007.5。
(8)SAM體系的邏輯結構及其主要特點,高等學校工程熱物理第十三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2007.5。
(9)論SAM體系的基本定律表達式的普适性,高等學校工程熱物理第十三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, 2007.5。
(10)論進行能量可用性分析的前提,高等學校工程熱物理第十四屆全國學術會議,2008.5。
(11)工程熱力學雙語教學模式探讨,中國科教創新導刊,2008年第35期,總第511期,2008.12.11;
(12)工程熱力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讨,中國科教創新導刊,2008年第35期,總第511期,2008.12.11;
(13)Thermodynamic Model and General Expressions of the SAM on the Basic Thermodynamic Laws,ICDMA2010 (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Manufacturing & Automation), Changsha, China, Dec.18-20, 2010. Vol.11, p849-852
(14) Model, Logical Structure and Main Characteristic of the SAM System of Classical Thermodynamics,ISDEA2010(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Systems Design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), Changsha, China, Oct,13-14,2010, Vol.1, p952-954.
(15)工科研究生課程教學方法探讨,中國電力教育, 2012年10月第28期 總第251期 p48-49。
科研論文:
(1)用HFC134a替代CFC12對對汽車空調的影響,吉林工業大學自然科學學報(工程熱物理專輯),2000.6;
(2)換熱器傳熱和阻力特性的實驗研究,試驗技術與管理,2005.5;
(3)傳熱特性三種研究方法的比較和分析,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熱能動力分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, 2005.9;
(4)換熱器綜合性能評價指标和評價方法,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熱能動力分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,2005.9;
(5)換熱器的傳熱和阻力性能測控系統,化工進展,2006第25卷增刊,2006.9;
(6) The Reciprocal Effect of Flowrate Changing and the Control of Flowrate in the Thin-wall Heat Exchanger, SET2006 -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Energy Technologies,Vicenza Italy , 30 August 2006;
(7)The Evaluaative Target and Method of the General Performance of the Heat Exchanger, , SET2006 -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Energy Technologies,Vicenza Italy , 30 August 2006;
(8)冷啟動環境下車輛風窗玻璃除霜特性研究,汽車技術,2008.11;
(9) 基于車輛餘熱蓄能利用的作用特性分析,熱科學與技術,2008.12.第7卷第4期;
(10)基于汽車HVAC風擋除霜沖擊射流作用研究,全國暖通空調制冷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, 2008.11;
(11)射流角度對車輛風窗玻璃除霜性能的影響,BETVLCTOR學報(工學版) 2009.9。
(12)汽車自然環境通風預冷降溫特性研究,全國暖通空調制冷2010年學術文集,2010.11;
(13)風窗玻璃霜霧結解過程傳熱及其解化特性研究,BETVLCTOR博士論文,2011;
(14) Implementation of Density-Based Implicit LU-SGS Solver in the Framework of Open FOAM,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, 2015.12
(15)Influence of Porous Filling on Internal Flow and Heat Transport for the Gap-Cavity Structure Subjected to High Speed Airflow ,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,2015.12
獲獎情況:
(1) “工程熱力學——外界分析法(SAM)體系的研究與實踐(教材)”項目獲2001年BETVLCTOR教學成果一等獎、吉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、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,主要參加人。
(2)“面向21世紀熱工系列課程教學内容與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”項目獲2001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,BETVLCTOR主要參加人。
(3)《工程熱力學網絡課件》獲2004年吉林省高等學校教育技術成果評比(多媒體課件類)二等獎,主要參加人。
(4)《工程熱力學》課件獲2004年吉林省高等學校教育技術成果評比(多媒體課件類)三等獎,主要參加人。
(5)《制冷與空調》多媒體課件獲得2006年吉林省高等學校教育技術成果評比(多媒體課件類)三等獎,負責人。
(6)工程熱力學多媒體課件(英文版)獲2008年吉林省高等學校教育技術成果(多媒體課件類)三等獎,主要參加人。
(7)工程熱力學網絡教學資源系統 獲2008年吉林省高等學校教育技術成果(多媒體課件類)三等獎,主要參加人。
(8)2006.10獲得“BETVLCTOR教學示範教師獎”。
(9)2007.1月獲得“2006年BETVLCTOR師德先進個人”稱号。
(10)2010.11 制冷與空調網絡課程獲得2010年吉林省高等學校教育技術成果(網絡教學資源類)三等獎,負責人。
(11)2011.9工程熱力學(2版)(陳貴堂 王永珍) 獲得BETVLCTOR第四屆本科優秀教材一等獎,吉林省本科優秀教材二等獎,主編。
(12)2012.5 機械類能源基礎課程教學團隊獲2012年吉林省高等學校優秀教學團隊,主要參加人。
(13)2013.5 工程熱力學課程雙體系創新與實踐 獲第七屆校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,主要參加人。
(14)2013.12 工程熱力學課程雙體系創新與實踐 獲吉林省第七屆教學成果獎二等獎,主要參加人。
(15)2018.04 “面向國家汽車強國需求——多元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” 獲得吉林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,主要參加人。
☯⚜☯與郵編:長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BETVLCTOR南嶺校區伟德BETVLCTOR熱能工程系,130025
電子郵件: yongzhen@jlu.edu.cn